迎戰大腸癌!跟10大癌症之首說再見
全球十大癌症之首:大腸癌
大腸癌位居全球十大癌症之首,連續14年排名第一,每年新增逾1萬7千多人,平均每5分鐘就新增一位患者。
大腸癌是什麼?
大腸癌是基因LBP受損引發的疾病,當大腸免疫系統受到微生物或其分泌物質(例如:LPS或lipoteichoic acid等)的刺激時,LBP作用於細胞膜上的受體,進而活化人體免疫反應,以抵抗外來微生物的侵襲,當LBP潛在風險高者大腸黏膜易異,若出現變異會促使細胞生長與增生形成癌細胞,與大腸直腸癌有高度相關。
大腸癌演化期(癌化進程約有12年)
- 第一期:依附於腸壁內的瘜肉變癌(5年存活率90%)
- 第二期:癌細胞入侵整個腸壁(5年存活率70%)
- 第三期:癌細胞入侵淋巴核(5年存活率50%)
- 第四期:癌細胞擴站其他器官(5年存活率0-40%)
大腸癌6大危險因子
後天80%
1. 高齡化(逐漸年輕化):50歲以上約佔87%
2. 肥胖/缺乏運動:腸道蠕動不足,糞便滯留,增加罹癌率
3. 低纖高脂飲食: 高溫烹調、加工肉類、紅肉類、高脂肪、低纖維、缺鈣
4. 不良生活習慣:50歲以上吸菸男性,逾80%有大腸瘜肉,罹患率為一般人的2.5倍
先天20%
5. 家族病史:一等親有大腸癌,罹患率為一般人的2-4倍
6. 大腸瘜肉:95%大腸癌來自大腸瘜肉病變
年輕族群腸癌5大危機
- 誤以為瘜肉一定是良性或一定會造成血便
- 77%未做過糞便潛血檢查
- 77%運動量未達每週3次,每次30分鐘,心跳每分鐘130下
- 67%幾乎天天外食,沒有每日三蔬二果
- 28%便秘或腹瀉
7大徵狀小心大腸癌找上門
- 排便習慣改變
- 不規則腹痛
- 經常腹瀉便秘
- 不明原因貧血
- 大便中有寫有黏膜
- 體重無故下降
- 排便不乾淨
大腸直腸癌診斷方法
- 肛門指診:如果腫瘤距離肛門口較近,中低位直腸腫瘤可以發現。
- 乙狀結腸鏡檢查:可直接看到病,更可針對病變處做切片送檢。(但最遠只能做到脾區部或遠端橫結腸,對於右側結腸則無法檢查到)
- 雙重對比鋇劑灌腸攝影:可觀察大腸粘膜的變化,也可偵測大型瘜肉狀病灶及炎性大腸症之變化。(此檢查可輔助乙狀結腸鏡檢)
- 其他檢查:腹部超音波、腹部和骨盆腔電腦斷層(或核磁共振造影)、全身正子掃瞄等來確定診斷。(以上影像檢查可發現一部分的大腸直腸病變,但仍需靠大腸鏡檢查來確定診斷)
- 大腸鏡檢查:最直接完整的檢查方式(將整個大腸仔細的檢查,可直接看到腸道病變處,更可直接針對病灶做切片、定位、甚至完整切除)
基因檢測對癌症病人3大好處
各類型的癌症都有代表性的基因,可透過基因檢測找出潛在高風險因子來做預防跟監控,也能透過基因檢測找出正確的治療方式,如想了解更多檢測方式請點擊下方”了解基因檢測”找到對症下藥的方式。
相關文章
康見精準健康管理集團
康見精準健康管理集團,專注於提供個性化基因營養品,致力於推動健康與營養的創新解決方案,幫助人們實現更好的健康管理和生活質量提升。
康見精準健康管理集團
康見精準健康管理集團,專注於提供個性化基因營養品,致力於推動健康與營養的創新解決方案,幫助人們實現更好的健康管理和生活質量提升。